前期文章
該繼續亞洲,或者揚棄? 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返常」觀察

文∣吳嘉瑄 圖/攝影∣吳嘉瑄

作為「亞洲藝術雙年展」,其命名所給予的政治任務使命,讓每一屆的亞洲雙年展都面臨這樣的自我挑戰與外界質問:展覽(或者也可以說是國美館)是否能真切地架構起一個台灣觀點下的亞洲論述?
從展覽的操作上來說,主辦單位國美館從第一屆開始便不假外人之手策畫亞洲雙年展,而是刻意培養館內策展人,便可看出國美館試圖藉此一方面演練其雙年展的業務,另一方面也是為著研究或研發所謂「亞洲」議題的目的。從第一屆的「食飽未?」、第二屆的「觀點與『觀』點」,到第三屆的「M型思惟」,乃至今年的「返常」,我們可以看出亞洲雙年展在議題操作上的變化,從台語問候語發展而來的「食飽未?」,以及強調亞洲地域對話性的「觀點與『觀』點」,基本上仍都屬於「直覺」式的宣稱;換句話說,「食飽未?」與「觀點與『觀』點」並未提出有效討論的命題,它們僅僅作為一種宣示,強調亞洲雙年展欲從台灣自身地方性的概念(食飽未?),演進到對外的相互連結(亞洲各地區觀點的激盪)的企圖。而到了「M型思惟」與「返常」,我們才真的見到策展人黃舒屏開始對於亞洲雙年展的任務使命—架構一個台灣觀點下的亞洲論述這件事有所著墨,在前者,黃舒屏以「Medi(t)ation」為題,一方面強調文化多元背景下的斡旋調解(mediation),另一方面則主張「靜思調息」(meditation)的美學;而後者,黃舒屏則以日常生活為題,去觀察亞洲各地區的藝術家如何檢視、考察其生活周遭「日復一日的常性」之文化問題。

 
  全文請見《藝外》2013年11月號第50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