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革命如何溫柔:關於范曉嵐個展

文∣簡麗庭 圖/攝影∣范曉嵐

隨著反對消費主義與貧富不均的「占領活動」(註1)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的展開,范曉嵐在她的個展「內心戲卅溫柔的革命」(註2)中也顯示出類似的呼聲,她寫道:「我們在生存的環境中備感威脅,因為遊戲的規則總是對我們不利,我們努力想要改變卻不知從何做起,總是找不到敵人或是根本不清楚它的樣子,然而更真實的情況是,其實敵人早就變裝成為內在一部分的自己。」(註3)

此一慨嘆不僅敏銳地指出,因為缺乏一個明確的對抗目標使今日的革命顯得如此困難,同時在革命問題之於藝術層面,似乎也暗喻了因為藝術機制早已能夠對任何反對者展現出包容的胸懷,而使今日若想「前衛」也將陷入泥沼。確實,前衛藝術和學院的關係早已和解,我們甚至在學院中學習如何前衛,我們不僅早已和「為藝術而藝術」告別,甚至也目送「藝術即生活」遠去,在這個處境下,社會實踐有時會轉向自我實踐,爭論的形式有時也從激烈轉向溫柔,這或許是「內心戲卅溫柔的革命」給人的最初印象。至於這革命的溫柔呼聲是否顯示在作品中呢?首先還得回到展覽及作品的若干細節。

當我們一進入「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范曉嵐的舊作〈不只是她〉(2009∼2010,在此只展示了其中兩個燈箱),然後一個更巨大、更強烈的影像迅速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那是1樓中最顯眼的〈項鍊灣〉(2011),這是一件雙銀幕投影的錄像裝置,兩個懸吊的銀幕並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相交成特定的角度,猶如書本對頁般展開。雙銀幕前方有一個低矮的茶几,旁邊地上有個女用提袋,茶几上平鋪著牛皮紙,上面隨意擺著太陽眼鏡、衣物以及一些化妝品,彷彿從提袋中拿出來的。影像的個別片段之間往往隔著全白的畫面,兩個銀幕的影像並不同步,左右銀幕有時只有其中之一有影像,另一個則是白畫面和字幕,而當兩銀幕同時出現影像時,兩個影像也沒有拼接在一起,而是各自呈現同一場景的不同視角或不同時刻。

 
  全文請見《藝外》2012年1月號第2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