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窯是中國古籍記錄的外國青瓷名窯,分布於朝鮮半島的原高麗國(918∼1392)境內。清人藍浦的《景德鎮陶錄》記載:「高麗窯,即高麗國所燒造者,不知起於何代,質頗細薄」。唐五代時期,越窯的製瓷技術經海路傳入朝鮮半島,促使那裡的窯業生產迅速興起。北宋晚期,汝窯也對其產生了重要影響。明清時期,人們把朝鮮半島曾燒製青瓷的窯場統稱為「高麗窯」。
發展概況九世紀以前,朝鮮半島只有陶器的生產,瓷器─主要是青瓷的生產─是九世紀以後才開始的,九至十世紀是朝鮮半島從陶器生產向瓷器生產的轉變期和發展上的飛躍期。這一時期,即高麗窯的發展初期,在今韓國的西南海岸出現了燒造青瓷的窯場。目前已發現早期高麗窯青瓷窯址十餘處,主要分布在全羅南道康津郡、高興郡,全羅北道鎮安郡、高敞郡,京畿道高陽市、楊州郡、始興市、龍仁市,黃海南道奉天郡,忠清南道瑞山市、保寧市,平安道江西郡等地。這些窯生產的青瓷甌、碗、盤、缽、茶托、注子等,造型多與唐五代越窯青瓷造型相同或相似,尤其是青瓷甌,韓國學術界稱之為「日暈底」碗,就是今人所謂的「玉璧底碗」,口腹向外斜出,璧形底,為唐代越窯的典型品種,它是隨著唐代飲茶風氣的普及而出現的專用青瓷茶具,這表明此期高麗窯的生產主要受越窯的直接影響。高麗窯早期生產青瓷的窯爐皆為磚築的長條形龍窯,長四十公尺左右,由火膛、窯室、窯門、煙囪等組成,窯爐底部鋪有一層細砂,築造材料、形狀與規模皆與晚唐五代越窯相似。在全羅南道康津郡窯址發現的凹底匣缽(又稱M形匣缽),與越窯的匣缽完全一致。在裝燒工藝上也和越窯的一致,有泥點疊燒、匣缽裝燒、墊餅墊燒等。已發掘的京畿道芳山洞窯,發現刻有「奉化」字樣的匣缽,「奉化」為縣名,該縣位於今浙江省東部,唐代初期奉化歸於鄞州,中唐(八世紀前期)設奉化縣,元代升為州,明初復為奉化縣。奉化屬於越窯的分布區,在東晉南朝就有青瓷窯業的生產,唐宋時期的青瓷生產更是頗具規模,在奉化白杜的窯嶴、龍頭山、舊庵弄、泥鰍嘴、黃胖山和唐夾嶴等處均有窯場。在高麗窯場出現的「奉化」銘文,表明芳山洞窯的匠人來自於晚唐五代的奉化地區。考古資料表明,十世紀時,越窯的工匠曾去朝鮮全羅南道康津郡的窯場指導並參與過砌造龍窯和青瓷生產。故早期高麗窯在器物種類和造型、窯爐的構造、窯具、燒成方法等方面都與晚唐五代的越窯相同,這是越窯製瓷技術在朝鮮半島的整體而直接的輸入。
十一世紀前半期,高麗與宋朝進行了頻繁的文化交流,為高麗窯青瓷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之後,高麗窯青瓷的製作技術逐漸走向成熟,至十二世紀中葉,高麗窯轉向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麗窯青瓷的生產並逐漸興盛。高麗窯青瓷釉層薄而透明,釉色青淡亮麗,與中國青瓷相似而有所不同。北宋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提到高麗窯青瓷時云:「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近年以來,製作工巧,色澤尤佳」,南宋太平老人的《袖中錦》則直接稱「翡色」為「高麗秘色」。「翡色」的「翡」,在《說文解字》中指「赤羽雀」,即羽毛紅色的鳥,若單從字面上看,「翡色」根本無法與「秘色」相聯繫,然而,此處的「翡」顯然是「翡翠」的省稱,就像古代通常將「鳳凰」省稱為「鳳」一樣。楚人宋玉的〈神女賦〉云:「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可見早在戰國時已有「翡翠」一名。《一切經音義》亦載:「翡翠,雄赤曰翡,雌青曰翠」,這種鳥胸羽多呈紅色,背羽和翅羽呈青藍色或青綠色。無疑,「翡色」是指類似翡翠鳥羽的青綠色,而絕不是像有人認為的在現代韓語中「翡」的發音與漢字「秘」的發音近似,因而「翡色」是「秘色」在高麗的代名詞。高麗國受中國文化影響極深,其朝廷機構、政治制度和文化等皆效法中國,文字亦不例外,例如:高麗窯青瓷藥盒上所銘的「尚藥局」三字,與北宋定窯白瓷藥盒上的「尚藥局」銘文完全相同。高麗人不用抽象的「秘色」(神奇之色)來形容高麗窯青瓷的顏色,而以具象的「翡色」(翡翠羽毛的青綠色)來比喻高麗窯青瓷之色,是符合當地人審美觀的刻意選擇,否則,高麗人就會直接用筆劃更少的「秘色」了。
十二世紀,高麗窯青瓷在造型上仍然仿照唐五代越瓷的樣式,如:十二世紀〈高麗窯青瓷鸚鵡紋盒〉,從造型到紋飾都模仿唐五代〈越窯青瓷盒〉;康津高麗青瓷博物館收藏的十二世紀〈高麗窯青瓷蓮瓣紋碗〉,與印尼爪哇省井里汶(Cirebon)附近海域沉船出水的五代〈越窯青瓷蓮瓣紋碗〉相仿;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收藏的十二世紀〈高麗窯青瓷套盤〉與浙江臨安吳越國王錢元瓘妻馬氏墓出土的五代〈越窯青瓷套盤〉相似,只是由越窯的四方委角形式變成了四曲委角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十二世紀高麗窯青瓷對晚唐五代越窯青瓷的模仿,屬於越窯製瓷技術對高麗窯青瓷的間接影響,即外觀上的影響,而不能與技術的傳播交流相提並論。
此期的窯業生產主要集中於康津郡沙堂里河扶安郡柳川里的窯場,直至十四世紀後半葉為止,康津和扶安一直是高麗窯青瓷的中心產區。這時高麗窯不僅繼續模仿越窯的器物造型,也受到汝窯、定窯等中國名窯的影響。《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云:「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為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諸器惟此物最精絕,其餘則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窯器,大概相類」,又云高麗窯「復能作碗、碟、杯、甌、花瓶、湯盞,皆竊仿定器制度」,除了仿燒「越州古秘色」和「汝州新窯器」,也仿定窯、景德鎮窯、龍泉窯等名窯。《格古要論》說高麗窯:「色粉青,與龍泉窯相類」,《陶說》則云:「高麗窯器與饒相似,有細花彷彿北定者」。高麗窯有時還在同一類瓷器上雜糅了各窯的元素,例如高麗窯生產的青瓷藥盒,造型仿定窯白瓷藥盒,釉色類似張公巷汝窯青瓷,器身則銘有僅見於定窯白瓷藥盒的「尚藥局」款,可見,高麗窯是博採眾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