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明 呂紀 寒雪山雞圖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宮廷花鳥畫風及其傳續
文∣姜又文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本刊資料室

宮廷繪畫的誕生與發展,立基於皇室統治政權的確立。主要服務宮廷的繪畫機構、畫師和作坊等,環繞著皇親貴胄,成為宮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功能性上,宮廷繪畫記錄了皇家的政治紀實、軍事記事、文化娛樂等宮廷活動,同時反映了皇家的風尚喜好。其中除有一般的人物、山水、花鳥等題材外,還有許多表現宮廷生活、儀禮、外交、軍事等特殊內容。為了滿足統治階層的各種需求,宮廷繪畫的題材自然較宮外更為廣泛。且因肩負紀實場景的需求和滿足皇家工整精麗的審美品味,為皇室服務的畫作多以工筆設色的寫實風格為主,如北宋徽宗朝和清代乾隆朝最為盛行。
宮廷特設繪畫機構始於五代,即翰林圖畫院。至北宋時期,翰林圖畫院盛況達到空前。金、元時期的宮廷繪畫機構相對分散,各司其職。關於明代是否有特設的繪畫機構,歷來學界說法不一,其中多數學者認為明代並未有專門的「宮廷畫院」,宮廷畫家們是授錦衣衛等武職,主要在仁智殿、武英殿等活動,雖說是受御用監管轄,但在管理制度的階層分屬上卻相當混亂。明代宮廷畫家主要透過薦舉和徵招入宮,畫家的獎懲制度也無章可循,這樣的現象也造成後世對於研究明代宮廷畫家的生平、行跡、存世作品上,相形困難。
明代宮廷花鳥畫的基本面貌,大抵是繼承五代黃筌父子及宋代「院體」精緻寫實的傳統,而在構圖與體裁上再進行新的變化。目前,對於明代宮廷花鳥畫作及畫家的研究成果,多落在「明初花鳥四家」─邊文進、林良、呂紀、孫隆等人身上。專事工筆重彩的邊文進、擅以水墨作寫意猛禽的林良、工寫兼能的呂紀,還有以沒骨淡設色別出一格的孫隆,面貌多樣、各有千秋。在他們的作品中,也不約而同地具有裝飾意味、趣味性或寓言性質的表現方式。
邊文進(活動於1403〜1428),名景昭,以字行。生於元末順帝中期,福建沙縣人。永樂十一年(1413)至宣德元年(1426)供職宮廷,是明初宮廷花鳥畫家中的佼佼者,畫翎毛花果皆極精妙。永樂朝任職於工部文思院,直謹身殿待詔;宣德間被授予武英殿待詔官銜,其花鳥畫曾被譽為「禁中三絕」之一。其作品多署「邊景昭」,循宮廷畫家款署多寫名而少寫字號的模式,亦有「隴西邊景昭」自署。隴西即今甘肅省,考邊文進出身福建沙縣,《沙縣志》更載明為「興義坊人」。傳稱邊文進祖籍為隴西甘肅,主要因為「邊」姓舊出隴西所致。研究顯示,明代院體畫家多來自浙江和福建兩地, 這應與南宋末年大量宮廷畫家流離閩地有關。這些畫家一方面延續宋朝院體花鳥畫生動傳神、精審物理的傳統;另一方面也受到閩浙地域筆墨風格的沾溉,粗細兼能、收放自如。在明代宮廷花鳥畫史的發展中,邊文進被視為早期院體花鳥形態的開創者。他重振了五代及宋院體花鳥繪畫沉寂多時的恢弘氣勢,並加以改良。初時摹學南宋畫家李安忠,後又師從黃荃的工筆重彩之風。他亦通詩文,遂將文人畫的雅致入畫,並將馬遠精煉、化繁為簡的水墨技法融會其中。簡單來說,邊文進的花鳥畫風格是精工細寫,又同時具有意境情趣和雄渾魄力,這種繪畫風格,迎合了明朝初期萬物伊始的恢弘氣象,將統治者的藝術形態完美呈現,亦雜糅了當時平民化的貴族審美。
內容豐富、結構穩定的全景式花鳥畫巨製構圖,也是在邊文進筆下確立與成熟。這種巨幅工筆花鳥繪畫出現後,幾乎形成明代宮廷花鳥畫的標準範本,並不斷地被承襲與改良下去。故可說邊文進以及其作品在花鳥繪畫史的發展中,奠定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邊文進〈三友四喜圖〉現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本幅以春初冬雪消融,禽鳥活動熱絡,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為題。並由四隻喜鵲和近百隻麻雀等動態主角拉開序幕,其間還夾雜如白頭翁等其他鳥鵲。蘊含祝願意義的松、梅、竹歲寒三友,藉此布局為背景進而襯托群鳥啁啾、飛啄、追逐的生動情節。以植物和禽鳥名稱和象徵諧音,構為「三友」(松、竹、梅)與四喜(四隻喜鵲)。此外,充斥整個畫面的麻雀,則與加官晉「爵」諧音,故又有「四喜臨門」、「百爵加身」之意。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的「麻雀」出現在同一張畫面中的表現手法和題旨,可說是由邊文進領銜所出的特殊題材。雖麻雀在南北朝時就已出現畫作之中,但僅作於過場或點景用途,如明代宮廷花鳥畫中刻意強調的吉祥寓意份量差異甚大。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4年4月號第17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